圖集
新華社昆明7月9日電(記者楊靜)云南馬鈴薯產業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云南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在2018年中國馬鈴薯大會上表示,馬鈴薯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帶動群眾脫貧效果明顯。
2018年中國馬鈴薯大會8日在云南昭通舉行,本次大會聚焦馬鈴薯產業與脫貧攻堅。馬鈴薯產地大多分布在貧困山區,在云南南部的馬鈴薯冬作區,許多農戶種植冬馬鈴薯,取得了較好收益,并形成了冬馬鈴薯種植的“1139”模式。即種植1畝冬馬鈴薯,生長100天,產量可達3000公斤,收入9000元。
“我們為35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5畝種薯,以及提供種植技術的支持,并采取訂單式收購,幫助群眾穩定增收。”云南農墾天使薯業有限公司董事邱治皓說,以往在云南熱區的冬作季節,農戶多種植水稻、青稞等作物,每畝收益在900元左右。通過種植馬鈴薯,每畝收益在2600元左右。而依托薯片加工,去年公司訂單式采購馬鈴薯的金額超過1億元。
作為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之一昭通,全市去年馬鈴薯種植面積為285萬畝。
“馬鈴薯是當地貧困群眾參與度較高的產業,也是最具實效的產業之一。”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說,全市共有6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馬鈴薯,馬鈴薯產業收入約占其家庭收入的32%。今年全市的馬鈴薯主產優勢區行政村將實現“黨支部+合作社”全覆蓋,惠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
隨著云南馬鈴薯產業鏈的不斷完善,部分加工企業實力增強,品牌影響快速提升,促進了全省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相關新聞
-
長居深山幾百年 如今迎來新生活——廣西“土瑤”群眾脫貧一線見聞
長居深山、生活艱難,這是“土瑤”群眾的生存狀態。據當地扶貧部門統計,6個村的整體貧困發生率超過50%。目前當地黨委、政府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產業扶持等舉措,幫助“土瑤”群眾穩定脫貧。2018-07-07 10:59:40
-
男兒自強家不窮——三家貧困戶的脫貧故事
男兒當自強,扶貧才能幫上忙。日前,記者在山西省保德縣了解到三個貧困家庭“一本證”“一場面試”“一把棗”的故事,他們不等不靠,在脫貧路上找到了好營生,過上了好日子。2018-07-07 10:19:50
-
再不起眼的小草,也要綻放自己的光彩——農婦羅加蘭從脫貧到扶貧的故事
鉆進自家的玉米地里,封丘縣51歲的農婦羅加蘭就不見了蹤影。在田間,這位初見生人多少還有些局促的中年村婦,立刻變得輕松自如。2018-07-05 11:13:56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