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船我待了快半辈子,这片海我守了快30年,想想马上就要退休了,还真有些舍不得。”浙江海警局执法员在执勤间隙为“海叔”准备了一个朴素又热闹的生日会,“海叔”环顾周围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感慨道。
“海叔”叫作程海,船上的执法员总喜欢喊他“海叔”,他就像船上的活化石,用三个“最”字书写海警人生——年纪最大、资历最深、在舰时间最长。
作为一名工作29年的海警人,“海叔”也曾面临着“留下”或者“离开”的选择。时间回到25年前,那一年程海在综合性专业技能比武中表现出色,一口气拿下7项第一,领导大力拍着他的肩膀表示肯定,战友们投来敬佩又羡慕的目光。这份荣耀,为他单调艰苦的海上生活镀上了一层璀璨的金边。
然而,几天后一通来自家乡的电话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阿海,我们公司正缺你这样的技术顾问!”老同学的声音穿透嘈杂的信号,“待遇是你现在的几倍,不用出海,还能照顾家里!”
“待遇翻几倍”、“照顾家里”……这些字眼精准地戳中了他内心深处。夜深人静,当战友们沉入梦乡,机舱的轰鸣也变得遥远,程海却辗转反侧,一时间,“离开”还是“留下”在程海的心中反复撕扯。
一边,是触手可及的优渥生活,是父母妻儿殷切的期盼,是告别风浪颠簸的稳定和舒适。另一边,是他日夜相伴的“伙计们”,是那片他经历过无数次狂风巨浪的大海,这里有他倾注的心血,有他磨砺出的荣誉感,更有一种早已融入他血脉的责任与归属。
就在他内心摇摆不定、几乎要向岸上的“稳定”倾斜时,一次突如其来的紧急任务,照亮了他迷茫的心海。
一艘渔船在风浪中遇险,警报声在深夜骤然拉响,程海条件反射般地从床上弹起,冲向机舱,扑在轰鸣的主机旁,他紧盯着仪表盘,耳朵敏锐地捕捉着机器每一个细微声响,双手沉稳地操作着。柴油机在极限功率下咆哮,推动着舰艇全速疾驰,机舱里噪音震耳欲聋,温度急剧升高,汗水瞬间浸透了衣服,神经紧绷到了极致。
随后,执法艇顺利抵达遇险渔船附近,程海透过小小的舷窗,看到执法员奋不顾身地跳帮、施救,看到所有遇险渔民被安全转移上舰,一瞬间,所有的犹豫、挣扎、对“舒适”的向往,都在心中烟消云散。
他明白,这片他曾经以为看腻了的海,连接着渔民的家,连接着万家灯火的期盼,更连接着一名海警执法员的使命与光荣。


生日会上,有个小伙问程海:“海叔,这片海你都看了三十年了,还没看够呀?”海叔却红了眼,许久后他缓缓开口说道:“看不够,这片海不管多少年也看不够......”
创作手记:
29年的岁月,海叔早已将热血融进了浪花里,把青春镌刻在航迹中。而我在描绘他这近半生的坚守时,最想拉直的问号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长河中都会遇到的那个抉择漩涡。当现实安稳的岛屿向你温柔地招手,当奋斗的价值被物质的天平反复称量,当舒适的诱惑如潮水般一波波涌来,拍打着疲惫的身心——那一刻,你是否还能清晰地听见内心深处那声最初的召唤?是否能在迷雾与风浪中依然辨明那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航线?
海叔的故事告诉我,真正的航向并非总在风平浪静时显现,而往往是在抉择的漩涡与风浪的考验中,被内心那不可磨灭的召唤所锚定。那片海,属于每一位逐梦奋斗的海警人。(浙江海警局 郭晨凯)